一、高低温循环一体机定期清洁与散热优化
表面与内部清洁
每日用软布擦拭设备外壳,清除油污、灰尘,防止腐蚀塑料喷涂表面。
每月用干燥压缩空气清理电箱内部、散热风扇及通风口,避免金属残渣堆积导致电气故障。
每半年拆解过滤器清理金属残渣及粉尘,防止风叶罩堵塞引发电机异响或卡死。
散热系统维护
每季度清洁冷凝器、蒸发器翅片,去除水垢和杂质,确保换热效率。若使用自来水冷却,需每年深度清洗一次管道,减少水垢对流量和制冷量的影响。
保持设备两侧百叶窗孔畅通,避免障碍物堵塞影响散热。
二、导热介质精准管理
介质选择与更换
根据设备温度范围选择导热油或防冻液,确保其温度上限、下限、燃点、粘度等参数符合要求。例如,高温工况(>200℃)需每1-2个月更换导热油,低温工况可延长至季度更换。
不同型号介质严禁混用,避免产生油泥堵塞管道。更换时需彻底排空旧介质,并用新介质冲洗系统。
液位与泄漏检查
每日检查视液镜,确保液位处于正常刻度线。液位不足时及时补充,避免设备空转损坏泵体。
每月检查循环管路连接处是否牢固,软管接头有无渗漏或老化,发现问题立即更换。
三、核心部件专项维护
压缩机保养
每季度检查压缩机润滑油油质,若发现杂质或水分增加,需立即更换原厂指定润滑油。
每年邀请专业人员对压缩机进行深度校准,检测运行噪音和振动,预防潜在故障。
循环泵与阀门检测
每月检查循环泵工作状态,确保无异常噪音或振动。若泵体密封性下降,需及时更换密封件。
每半年检测安全阀、压力表等保护装置,确保设定值准确,防止超压运行。
四、电气系统安全防护
线路与元件检查
每日检查电源线是否破损、插头是否松动,避免短路或触电风险。
每季度用红外测温仪检测电气元件温度,若发现异常发热或异味,需立即停机检修。
传感器校准
每年对温度传感器进行多点校准(如-80℃、0℃、100℃、250℃),确保控温精度±0.1℃以内。
定期检查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读数,避免数据偏差影响实验或生产进程。
五、环境与操作规范管理
存放环境要求
高低温循环一体机应放置在通风良好、干燥、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,地面平整坚固,周围留有≥30cm空间。
避免阳光直射、靠近热源或高频设备(如电焊机),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元件老化。
操作流程标准化
启动前确认设备外观无损坏,各部件连接牢固,导热介质液位正常。
运行中严禁随意更改温度设定值,若需调整应缓慢操作,避免温度波动过大。
停机时先调至室温模式,待温度降至接近环境温度后关闭电源,并排空介质(冬季长期停用需放尽系统内水,防止冻裂管道)。
维护周期总结表
保养项目 | 日常 | 每周/每月 | 每季度 | 每年 |
表面清洁 | √ | - | - | - |
液位检查 | √ | - | - | - |
电源线检查 | √ | - | - | - |
过滤器清理 | - | √(运行2个月后) | - | - |
散热系统清洁 | - | - | √ | - |
压缩机润滑油更换 | - | - | √(检测后) | √ |
传感器校准 | - | - | - | √ |
深度专业维护 | - | - | - | √(邀请厂家) |
制定书面维护计划,明确责任人及时间节点。执行要点:
维护记录需存档至少3年,便于追溯设备状态变化。
优先使用原厂配件,避免非标部件导致兼容性问题。
通过系统化维护,可显著降低高低温循环一体机故障率,延长使用寿命至设计值的1.5倍以上,同时保障实验或生产数据的重复性与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