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Viar纬亚温控网站
咨询热线

13812896671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高低温冷热循环一体机校准指南

高低温冷热循环一体机校准指南

更新时间:2025-11-07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37
  高低温冷热循环一体机作为环境试验核心设备,广泛应用于电子、材料、汽车等领域的高低温循环可靠性测试。其校准核心目标是修正温度控制精度、温度均匀性、升降温速率及循环时序等关键参数偏差,确保试验数据真实可靠。本指南基于JJF 1101-2019《环境试验设备温度、湿度校准规范》,结合设备运行特性,提供全流程标准化校准方案。
 
  一、校准前核心准备
 
  校准前需完成设备状态检查、标准器具选型及环境管控,避免前期因素引入校准误差。
 
  1. 标准器具与工具准备
 
  核心标准器具:高精度温度巡检仪(精度≥±0.05℃,分辨率0.01℃)、标准铂电阻温度计(Pt100,A级,允差±(0.15℃+0.002|t|))、秒表(精度0.01s)、温湿度计(精度±1℃、±5%RH);若设备带湿度功能,需额外准备高精度湿度发生器(精度±2%RH)。
 
  辅助工具:校准支架(用于固定温度传感器,确保测点位置精准)、绝缘手套、螺丝刀(用于打开设备测试孔)、数据记录表格(含温度、时间、偏差等字段)、设备操作手册。
 
  器具核查:所有标准器具需经CNAS认证且在校准有效期内,校准前需通电预热30分钟,确保性能稳定。
 
  2. 设备与环境准备
 
  设备状态检查:确认一体机外观无破损,门封条密封良好无变形,散热口无堵塞;接通电源后开机试运行,检查制冷系统、加热系统及循环风机运行正常,无异常噪音或泄漏;清空试验箱内杂物,清洁箱壁油污与粉尘。
 
  环境控制要求:校准环境温度15℃~35℃,相对湿度30%~75%,无强气流直吹设备;环境电压稳定在220V±10%(三相设备380V±10%),避免与大功率设备共线供电;设备周围预留≥0.5m操作空间,确保散热与操作安全。
 
  测点布置规范:根据设备容积确定测点数量(容积≤1m³设9个测点,1~10m³设15个测点),采用“五点法”布点——箱内前、中、后三维分布,距箱壁、门、底部≥100mm,标准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,避免与箱壁直接接触。
 
  二、关键参数校准实操流程
 
  按“温度精度→温度均匀性→升降温速率→循环时序”的顺序依次校准,每个参数校准后需记录偏差并及时修正。
 
  1. 温度控制精度校准
 
  校准设备在设定温度下的实际温度与设定值的偏差,覆盖设备全温度范围关键节点。
 
  步骤1:设定校准温度点
 
  根据设备额定温度范围(如-70℃~150℃),选取至少5个校准点:包括下限值、上限值、中间值及两个常用试验温度(如-60℃、0℃、50℃、100℃、140℃)。
 
  步骤2:恒温与数据采集
 
  将设备设定至第一个校准点,启动运行;待温度稳定后(波动幅度≤±0.5℃持续30分钟),开始采集数据,每10分钟记录一次标准温度计与设备显示屏的温度值,连续采集3组数据。
 
  步骤3:偏差计算与修正
 
  计算每个测点的平均温度值,与设备设定值的差值即为温度偏差;若偏差超过设备允差(通常±1℃),通过设备控制系统的“温度修正”功能调整——如设定50℃时实际平均温度为51.2℃,则修正值设为-1.2℃,修正后重复测试直至偏差合格。
 
  2. 温度均匀性校准
 
  校准试验箱内不同测点的温度一致性,是评估设备试验有效性的关键指标。
 
  步骤1:恒温稳定
 
  选取设备常用温度点(如25℃、85℃、-40℃),设定设备并运行,待温度稳定后保持60分钟,确保箱内温度场均匀。
 
  步骤2:多点同步采集
 
  通过温度巡检仪同步采集所有测点温度数据,每5分钟采集一次,连续采集6次,记录各测点每次的温度值。
 
  步骤3:均匀性计算与调整
 
  计算每次采集的所有测点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,取6次差值的平均值作为温度均匀性;若均匀性超差(通常≤2℃),检查循环风机转速是否正常,若转速不足需调整风机参数;若局部温度偏差过大,可调整箱内导流板位置,修正后重新校准。
 
  3. 升降温速率校准
 
  校准设备从一个温度点升至或降至另一个温度点的速率偏差,直接影响试验周期与效果。
 
  步骤1:设定速率测试区间
 
  选取典型升降温区间,如低温段(-60℃→25℃)、高温段(25℃→100℃),记录两个端点温度值(T1、T2)。
 
  步骤2:速率测试与计时
 
  启动设备升降温程序,当温度达到T1时按下秒表计时,当温度达到T2且稳定(波动≤±1℃)时停止计时,记录耗时t(分钟);同时通过温度巡检仪记录全程温度变化曲线,验证无异常波动。
 
  步骤3:速率计算与修正
 
  计算实际升降温速率:速率v=|T2-T1|/t;若与设备标称速率(如5℃/min)偏差超过±10%,需检查制冷系统制冷剂是否充足、加热管功率是否正常,若制冷剂不足需补充,加热管老化需更换,调整后重新测试。
 
  4. 循环时序校准
 
  针对设备的高低温循环模式,校准各阶段温度保持时间、转换时间的准确性。
 
  步骤1:设定循环程序
 
  编写典型循环程序,如“-40℃保持30min→升温至85℃(速率5℃/min)→85℃保持30min→降温至-40℃(速率5℃/min)”,保存程序并启动。
 
  步骤2:时序数据采集
 
  用秒表记录各阶段关键时间点:降温至-40℃的时刻、开始升温的时刻、升温至85℃的时刻、开始降温的时刻,计算各阶段实际保持时间与转换时间。
 
  步骤3:时序修正
 
  若实际时间与设定时间偏差超过±5%(如设定保持30min实际为32min),通过设备程序编辑功能调整时序参数,重点核查升温、降温阶段的速率设定是否与实际匹配,修正后重复循环测试直至时序准确。
 
  三、校准后验证与记录
 
  1. 综合验证测试
 
  选取3个典型校准点(低、中、高各一个),执行完整的“温度精度+均匀性”联合测试,确保修正后的参数稳定可靠;对带循环功能的设备,运行一次完整循环程序,验证温度与时序协同精度。
 
  2. 校准档案建立
 
  建立“一机一档”校准档案,记录以下核心信息:
 
  设备信息:型号、序列号、出厂日期、使用单位、安装位置;
 
  校准信息:校准日期、校准人员、校准环境温湿度、标准器具型号及校准证书编号;
 
  校准数据:各温度点的偏差值、均匀性数据、升降温速率测试记录、时序测试数据;
 
  修正记录:修正参数、调整部位、前后对比数据;
 
  验证结果:综合验证结论、是否合格、下次校准日期。
 
  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 
  安全防护:校准高低温极值时,需佩戴绝缘手套、护目镜,避免直接接触箱门或内部部件导致冻伤/烫伤;设备运行中禁止打开箱门,确需操作需先暂停运行并待温度回温至室温附近。
 
  校准周期:常规使用场景下,每年校准一次;高频使用(每天运行≥8小时)或严苛环境(如高粉尘、高腐蚀)下,每6个月校准一次;设备维修(制冷系统、加热系统)后需立即重新校准。
 
  异常处理:校准中若出现温度骤升骤降、制冷系统停机等异常,需立即停止校准,关闭设备电源,排查故障(如检查过载保护开关、制冷剂泄漏),故障排除后重新进行校准。
 
  软件校准禁忌:禁止随意修改设备控制系统的核心参数(如PID调节系数、风机转速上限),如需调整需联系设备厂商技术人员指导,避免因参数错乱导致设备损坏。
 
  本指南适用于主流高低温冷热循环一体机型号,具体校准中需结合设备操作手册细化步骤。若需开展第三方权威校准,需委托具备CNAS资质的计量机构,确保校准结果可溯源至国家温度计量基准。

联系我们

Viar纬亚温控 公司地址:江苏苏州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
  • 联系人:黄文亮
  • QQ:490354104
  • 公司传真:86-0512-57730783
  • 邮箱:hwl@viar.cn

扫一扫 更多精彩

微信二维码

网站二维码